
10月22日、23日连续两天,百年梨园剧社西安易俗社,以“西部文化东部行”原创剧目巡回演出系列活动为桥梁,携经典剧目《双锦衣》奔赴鲁迅故里绍兴,用一场跨越百余年的“文化重逢”广州股票杠杆配资,践行西安秦腔、陕西文化“走出去”的时代使命。
据介绍,此次易俗社开启绍兴站演出的情感溯源,来自两位绍兴人对一座百年剧社共同深情的续写——1924年,时任易俗社第8任社长的绍兴乡贤吕南仲,邀同乡、文学巨匠鲁迅在西安易俗社观演,留下广为流传的南北文化交融佳话。10月23日晚,随着秦腔《双锦衣》“江上团圆”的经典唱段在绍兴市文化馆内落音,持续10余分钟的掌声、喝彩声,载着跨越世纪的辽远秦音与文化对话,再响耳畔。
世纪之约 文化共建启新章
10月23日的秦腔演出开场前,一场特殊的赠授仪式在绍兴市文化馆内举行:西安易俗社第18任社长惠敏莉将复刻的“古调独弹”匾额赠予绍剧艺术研究院,黑檀木牌匾上的金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。这枚复刻自1924年鲁迅题字原匾的文化信物,不仅是对先贤文脉的传承,更标志着秦腔与绍剧两大剧种将自此正式拉开新时代中,深度交流合作的序幕。
展开剩余82%1924年7月,鲁迅应邀赴西安讲学,吕南仲当即发出观剧邀请。其实,鲁迅彼时早已关注到名声在外的秦腔名社易俗社,由此欣然赴约。在西安20余天里,鲁迅多达5次来到剧社看戏,过足秦腔戏瘾。他尤被易俗社经典剧目《双锦衣》中姜氏姐妹的家国情怀触动,为剧社挥毫题写“古调独弹”匾额并捐50块大洋,赞剧社“移风易俗,实属难能可贵”。
《双锦衣》是吕南仲在1920年创作的秦腔传统剧。虽是南方人,吕南仲却酷爱秦腔。在《双锦衣》中,他将历史故事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结合一处,将江南才情融入秦腔豪迈,让《双锦衣》兼具婉转与激昂的气质,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见证,时隔105年仍久演不衰。
“百余年前,《双锦衣》与鲁迅先生的匾额见证了秦腔的革新之志;今天,我们将它‘送回’绍兴,传承这份‘以戏载道’的初心,更将续写南北文化的双向奔赴。”惠敏莉向记者介绍,在此次活动中,西安易俗社与绍剧艺术研究院已达成共识,将建立“秦绍戏曲人才交流机制”:每年互派演员研习;加强双方跨地域题材剧目;共同开展“鲁迅与戏曲”主题文化活动。
在匾额赠予仪式现场,绍剧表演艺术家姚百青激动地表示:“从明代秦腔入越演化出绍剧,到今天两大剧种携手,印证了中华文化‘多元一体’的发展脉络,‘西部文化东部行’不是单向的展示,而是双向的滋养。”
声腔同源 南北剧种遇知音
10月22日、23日连续两晚,西安易俗社《双锦衣》上下两本的接连演出,带给绍兴观众奇妙又独特的观剧体验。舞台上,秦腔的高亢与水乡温润的气质形成奇妙共鸣,背后是两大剧种的深厚渊源:绍剧前身“绍兴乱弹”,正是明代秦腔流入浙东后与余姚腔融合而成,核心曲调与西秦腔一脉相承。
演出间隙,观众席间不时响起惊叹:“竟然不知道咱们绍剧和秦腔还有这层‘亲戚关系’!”“原来北方的秦腔,是咱们南方绍剧的‘老前辈’啊!”
记者了解到,此次西安易俗社为绍兴演出之行,还专程对《双锦衣》的服装妆造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更新:在保留秦腔传统韵味的基础上,融入江南刺绣的细腻纹理与淡雅色调,让服饰与水乡语境更显契合;妆面则以简约灵动的风格优化,既凸显角色特质,又贴合现代审美。
精心的设计,加上秦腔与绍剧在“忠、孝、节、义”的表达上异曲同工,让这一西北艺术,毫无距离感地“步入”绍兴观众心中。
“我是第一次在现场看秦腔,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秦腔大多是很豪迈的,所以我很惊讶秦腔还能把江南女子的柔情演得这么细腻!”演出结束后,78岁的绍剧老票友沈阿婆难掩激动,挤到台前,握着舞台上旦角演员的手,细数《双锦衣》中与绍剧《梁祝》相通的表演细节。
年轻观众同样沉醉其中。00后绍兴姑娘陈雨婷带着父母前来观演,她用手机录下“一望无际江河上”的经典唱段:“原以为秦腔只有粗犷,没想到‘数罗汉’选段能这么婉转,姜氏姐妹的家国情怀特别打动人。”
演出期间,绍兴市文化馆前厅的秦腔互动区总是人头攒动。有观众看完后感慨:“以前总觉得秦腔离我们很远,今天才发现,好的戏曲不分南北,这份情感共鸣能穿越地域和时光。”
文化“远行” 秦腔薪火永相传
据悉,此次在绍兴的两日行,西安易俗社除了给当地观众带来演出,还与绍兴戏剧界展开大量交流活动。
易俗社主创团队走进绍兴市演艺集团,双方开展秦腔与绍剧、越剧等多方面深入交流。秦腔演奏员展示板胡高亢音色,绍剧演奏家演示“绍班锣鼓”独特节奏,古老声腔的基因密码在碰撞中愈发清晰。此外,西安秦腔人们还专程走进鲁迅故居等地,以戏曲人特有的敬畏之心,感受百余年前的那段佳话。
“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演出,而是一场文化寻根,更是西安秦腔、陕西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实践。”惠敏莉表示,从在先贤成长之地追寻文化足迹,到“古调独弹”匾额的跨城“归乡”,从秦腔与绍剧的声腔共鸣,到观众跨越地域的情感共情,这场演出早已超越艺术展示的范畴,“我们希望,让陕西文化的豪迈风骨与江南文化的温润灵秀,在这样的交流中彼此滋养、生生不息,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‘走出去’与‘融进来’的双向奔赴。”
据悉,在完成绍兴演出后,易俗社“西部文化东部行”原创剧目巡回演出,还将携《三滴血》《昭君行》赴金华、杭州等地继续巡演,让“古调独弹”的文化回响,带着陕西文化的深厚底蕴,在秋色如画中拥抱江南大地。
文/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孙欢 通讯员 蒲国伟 图/受访者提供广州股票杠杆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